中國寧波網訊(記者黃程 江北區委報道組張落雁 通訊員陳冰曲) 記者從市生態環境局江北分局獲悉,江北區于近期在全市率先實現國標法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全覆蓋,初步建成大氣環境質量監測監控體系,這意味著“藍天保衛戰”有了24小時全天候的精準守護。
“此前江北區只有2個自動監測點位,其他區域采用手工監測,每個月5天,采集的數據與自動監測數據偏差很大,無法準確反映出細顆粒物真實情況!笔猩鷳B環境局江北分局工作人員說,相比于監測天數短、準確度有限的手工監測,自動監測站的全覆蓋可以掌握整個區域的大氣質量的情況,尋找污染原因,針對性治理施策。
記者來到中馬街道一幢樓的樓頂上,看到了自動監測站的組成,包括3個用來采集空氣樣本的采樣桿和與之匹配的一體化站房。據了解,該監測站為大氣環境質量全因子監測點位,涵蓋了PM2.5、臭氧、氮氧化物等6個指標。在該區3個涉農街道(甬江、莊橋、洪塘),配備的是雙因子站(PM2.5、臭氧),其他城區街道配備的是單因子站(PM2.5),均采用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作為監測標準。此外,江北在區內6個重要路段設置了非標法點位,共同組成監測網。
監測網提供的數據顯示,10月份江北區PM2.5的濃度與去年同期相比降低了近8微克/立方米,只有30.3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為優。數據的降低得益于江北采取了大力度的大氣環境治理措施,包括建筑工地揚塵治理管控、機動車尾氣排放治理、工業企業的廢氣治理等等。
國標法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全區域覆蓋,只是江北打好打贏“藍天保衛戰”的第一步。據了解,接下來,江北將針對道路揚塵和臭氧問題,開展路燈噴霧系統建設,在通途路(大閘路-大慶南路段)開展試點,此外,還將對機動車尾氣排放實施在線監測的黑煙抓拍技術,從而形成從地面到高空的全覆蓋立體化的大氣環境網絡監測監控體系。 |